9月13日下午,学院研究生教育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“新质生产力背景下AIGC助力艺术设计模式探讨”讲座在段家滩校区图书馆一楼展厅会议室顺利举办,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、副院长王茜老师主讲本次讲座。学院副院长吴兴玺主持了此次讲座,学院教师及全体研究生旁听学习。
此次讲座聚焦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,人工智能生成内容(AIGC)技术正成为助力艺术设计模式创新重要力量的问题。探讨AIGC如何推动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,分析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,探讨相应的策略建议。通过对AIGC技术原理、应用场景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实际案例分析,讲座揭示了AIGC在提升设计效率、拓展创意边界、促进个性化定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。同时,也指出了版权、伦理和技术门槛等潜在问题,并对未来艺术设计教育和实践进行前瞻性地思考。
在“新质生产力”的背景下,“新质设计力”概念应运而生。讲座中王茜老师提出了两个设计思考,一是“未来设计是什么?”。通过分析2022/2023 Gartner技术曲线中AIGC的重要主题,如发展/扩展沉浸式体验;加速AIGC(即内容生成人工智能);通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(Generative AI):最火的新兴技术;来讲述AI从GAI-GDAI-AIGC-AGI(GenAI)的进化。提出在人工智能增强和加速许多领域的设计的冲击下,面对未来“人人爱设计、人人会设计、人人都是设计师”的挑战,学生应增强视野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。二是思考“未来艺术设计的趋势是什么?”以“工具”为中心词,从五个部分展开探讨:工具论、新工具论、技术工具论、网络工具论、智能工具论。
此外,王茜老师还将国际AIGC主流工具和国内AIGC主流工具的性能进行比较,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智能化创意与生成设计、智能化设计研究与预测流行趋势、智能化虚拟展示和体验等。并对ChatGPT、Gmini、Midjourney、DALL-E3、SORA、GEN、PIKA等性能进行总结,展示国产AIGC工具MuseDAM助力设计教育教研的过程,分析不同工具的优势。提出人工智能并非终点,而是方向。它代表着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持续追求,是人类智慧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领域。在今后的教学及研究中,不能过分依赖,应寻求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最佳结合方式,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。
在讲座的探讨环节——对未来的思考中,王茜老师对构建语料库所面临的挑战进行详细解读,如数据收集与整理的难度、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等。指出要合理对语料库和AI版权进行获取,通过不断地探索来构建自身的独立风格。最后,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,对于技术层面、人工智能对社会、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积极讨论。
通过此次学术讲座,提升了大家对新兴技术AIGC的理解和认识,深入探讨AIGC技术如何与艺术设计相结合,有助于激发同学们探索新的设计思维和创作流程、更好地把握技术发展趋势,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有效利用这些技术。同时,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对于艺术设计教育也有一定启发,学院应加强对学生的AIGC相关技能的培养,为未来艺术设计行业输送更多具备新技能的人才。
(撰稿 尚红娟/摄像 焦菁乔/审核 吴兴玺/编辑 岳子君)